【题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黑色固体单质。
(1)A的化学式_____,E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_____,反应④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反应。
(4)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C H2O 2H2+O22H2O CO2+Ca(OH)2=CaCO3↓+H2O 分解 医疗急救
【解析】
A、C都能与B完成燃烧过程,故B是氧气,E通电可以生成B、C,故E是水,C是氢气,A是黑色固体单质,故A是碳,D是二氧化碳,D能够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F,则F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由分析知A、E的化学式分别是:C、H2O;
(2)反应②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方程式为2H2+O22H2O;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
(4)B是氧气,用途较多,医疗急救、炼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都需要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或用文字写出符号的含义。
(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_;(2)5个铜原子_____;(3)3个亚铁离子_____;
(4)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5)两个铵根离子_____;(6)写出“3CH4”中3的含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09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水的化学式“
”可以表示哪些含义?
写出3个
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水环境、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
填序号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自然界中的水______
填“是”或“不是”
纯水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则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得出水由______组成;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写出如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② 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再添加药品。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
填字母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如何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的目的是在于应用请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以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进行水的净化时,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要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写一种即可
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须做______试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进行______.
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
清明上河图
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温度计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图中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B. 实验时,冷凝管应适当倾斜,其进、出水方向是:b进a出
C. 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D. 石棉网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上图,氯酸钾熔点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上图,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分析下图,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气密性。 | 方法:_____。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不填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 才能复燃。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
请回答:
①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
②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③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和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克,现将3克甲物质放入到1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将
℃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时,丙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
当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____℃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质量的物质甲相对分子质量是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了
氧气,同时生成了
和
,则下列对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