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和反应时,先取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搅拌,至红色恰好变成无色。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深入探究:上述反应中, 究竟是稀盐酸中哪种粒子参加反应?
[提出假设]假设1: H2O 参加反应;
假设2: H+ 参加反应;
假设3:_____参加反应
[设计实验]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取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变红后的溶液分成四等分后分别置于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蒸馏水 | 溶液不变色 | 假设1不成立 |
②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稀硫酸溶液 | 溶液变成无色 | 假设2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硫酸钠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
③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_____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假设3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假设1不需要经过实验就可以推导出其不成立,理由是_____。
[实验拓展]小琳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可以通过验证反应物消失、新物质生成、监测温度、pH变化等来“造出现象”,使反应现象明显,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请再设计出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
[实验延伸]小芳同学实验后与同组其他同学认真讨论,然后认为直接向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红色褪去,并不能证明就是加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你认为她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 Cl- 成立 氯化钠(合理即可) 不成立 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有水 向盛有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烧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分别滴入等量稀盐酸,观察温度的变化。(合理即可) 合理;也有可能是酚酞与稀盐酸(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提出假设]
假设1:H2O参加反应
假设2:H+参加反应
假设3:Cl-参加反应
故填:Cl-。
[设计实验]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稀硫酸溶液,溶液变成无色,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硫酸钠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氢离子参加了反应;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氯化钠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氯离子没有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编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蒸馏水 | 溶液不变色 | 假设1不成立 |
②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稀硫酸溶液 | 溶液变成无色 | 假设2成立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硫酸钠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
③ | 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1mL氯化钠溶液 | 溶液不变色 | 假设3不成立 |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假设1不需要经过实验就可以推导出其不成立,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
[实验拓展]
向盛有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烧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分别滴入等量稀盐酸,观察温度的变化。
故填:向盛有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烧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然后分别滴入等量稀盐酸,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延伸]
她的观点合理,也有可能是酚酞与稀盐酸(或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
故填:合理,有可能是酚酞与稀盐酸(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 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甲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取t2°C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C,此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t1°C时将65 g丙的饱和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g水,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是关于金属的三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①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 CO,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末加酒精灯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CuCl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 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C.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D.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写出实验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若试管中反应物为混合物,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过氧化钠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用此法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和 F,F 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F 装置可用来作排水法测氢气的体积,此时____________(填 a 或 b)连接量筒端。用F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①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K1 和 K3,关闭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看到 D中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CO2 已集满。
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 K1 和 K3,打开 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 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 CO2 与 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B.R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_____________。
(3)乙醇(C2H5OH)被用作酒精灯、火锅等的原料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B.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 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