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食物变馊C.汽油挥发D.呼吸作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食物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捏扁胶头赶尽空气,再伸入瓶中吸液
C.制取氧气实验停止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D.启普发生器制氢气时,先向漏斗中注入稀硫酸,再往容器中加入锌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纯净物,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D可用于金属除锈,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生成A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O2,D化学式H2SO4
(2)写出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3)图中C、D、E相互间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
(2)图②中用来取用NaCl的仪器是药匙;图④中用来量取水的仪器是量筒.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18.2g;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阴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 安全常识B. 保护环境与生活常识
①室内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②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①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炒菜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C.对鉴别方法的认识D.分子、原子相关知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①因为CO和CO2组成的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操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燃着的蜡烛不会熄灭
C.
应该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可能造成液体外溅,伤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中的图1和图2是在打开K状态下的两种不同现象.(氯化氢易溶于水)
(1)图2进行了用冷毛巾捂住烧瓶的操作,该操作的作用是使烧瓶内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
(2)当改变A的成分,可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①当A为水时,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氯化氢易溶于水.
②若A为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A溶液进入烧瓶后,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进行填空:
A.盐酸   B.氢气    C.硝酸钾   D.肥皂水  E熟石灰  F活性炭、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B(填序号,下同);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C;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酸是A;
(4)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D.
(3)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E;
(2)能用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是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