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符号“●”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模型表示水(H2O)的是(  )
A.B.C.D.

分析 根据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符号“●”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H2O)的模型是
A、图中模型表示3个水分子,故选项正确.
B、图中模型中的1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符号为H2O2,故选项错误.
C、图中模型中有2个分子,1个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图中模型的符号为2O2,故选项错误.
D、图中模型中有3个分子,1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图中模型的符号为3H2,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微观粒子的模型图,考查了对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对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不能燃烧B.氧气可溶于水,比空气重
C.液氧是淡蓝色液体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B.HgC.O2D.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纯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造纸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着该纯碱样品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1)NaCl+NH3+CO2+H2O=2NaHCO3↓+NH4Cl
(2)2NaHCO3$\frac{\underline{\;加热\;}}{\;}$Na2CO3+H2O+CO2
(3)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研究课题1】纯碱样品中含有的固体杂质的成分.
经过分析和推测,小组同学认为纯碱样品中可能混有NaHCO3和NaCl.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如图装置,把少量样品放入a试管中加热



b试管澄清石灰水
没变浑浊



纯碱样品中没有NaHCO3
取样品少量,溶解,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纯碱样品中有NaCl
【研究课题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实验方案Ⅰ:
将m1g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填“足量”或“少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将过滤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m2g.
下列洗涤沉淀的方法正确的是b
a.将滤纸上的沉淀转移至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过滤.重复此操作2-3遍.
b.直接在过滤器中加水淋洗,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重复此操作2-3遍;
c.直接在过滤器中加水浸没固体,待水滤干.重复此操作2-3遍.
实验方案Ⅱ(如图所示):

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12.0g纯碱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
【数据处理】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与讨论】
(1)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CO2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
(2)若把装置中的稀硫酸改成稀盐酸,则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入氯化氢气体.有同学认为可用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你认为这种试剂否(填“合适”或“不合适”),理由是氯化氢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分析与评价】
经过多次多人实验的结果对比,同学们发现,用实验方案Ⅱ测得的结果比用实验方案Ⅰ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实验方案Ⅰ得到的实验结果误差比较大的原因是多次洗涤造成沉淀物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2NaOH═Na2CO3+H2O;
(3)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很小,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对一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进行了测定(如表),据表分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24.52.01.08.0
反应后质量(g)016.9待测8.0
A.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14.9克
C.丙物质反应后的总质量是9.6克D.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在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展开了思考与探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毫升10%的H2O2溶液,使用不同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测定每次收集到0.96克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12345678910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克0.10.20.30.40.50.60.70.80.91.0
所用时间/秒17875432222
(1)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有影响的,请描述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怎样有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超过一定量时,反应速度不变.
(2)如果在实验中忘了加入二氧化锰.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C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速度慢,产生氧气比应有的量少
C.产生氧气总量不少,但反应速度慢   D.无法产生氧气
(3)实验中要产生0.96克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H2O2溶液?(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三个磷原子3P         (2)两个氧分子2O2
(3)2个钙离子2Ca2+          (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