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2)4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3个水分子_____;(4)正三价的铝元素_____.
【答案】2Fe 4SO42﹣ 3H2O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铁原子表示为2Fe;
(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SO42﹣
(3)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确定出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正三价的铝元素表示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假黄金(铜锌合金)样品进行实验探究,称取样品10.0克于烧杯中,再将100.0克稀硫酸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在进行消防演练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
②;
③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请写出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2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猜想一成立 |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小红知道NaHCO3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推测NaHCO3的水溶液可能显_____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小明和小红继续实验探究: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含有NaHCO3,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2.另取少量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 _____ | 固体中含有Na2CO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师生通过交流又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m的数值为_____g;将注射器内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试管中,关闭弹簧夹,观察现象。 | 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U型管右侧液面均升高,待反应结束后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 | 猜想三成立 |
(拓展延伸)掌握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化学反应过程,更有助于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是黑色氧化物粉末,B是光亮的紫红色物质,C、D都是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它们有如下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D反应时的现象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
请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A中共含有______种阳离子;写出矿石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只写一个
。
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允许的范围是______。
氢氧化物 | |||
开始沉淀的pH | |||
完全沉淀的pH |
写出沉淀D的化学式______,从物质分类看它属于______
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A,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稀硫酸 | 氢氧化钙溶液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 | 溶液变蓝色 |
(2)在实验B的烧杯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在实验C的试管①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要使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应滴加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4)小亮用实验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
(2)B的作用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H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_____功能。(答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时,100g的物质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可行的是_____。
(4)若将A物质从A和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中变浑浊的原因_____(文字叙述)。
(2)实验2生成Ca(HCO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实验说明CaCO3比Ca(HCO3)2热稳定性_____(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3)2、Mg(HCO3)2。
①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3 猜想2:只含Mg (OH)2 猜想3:MgCO3和Mg (OH)2
(资料)MgCO3 +2HCl═MgCl2+H2O+CO2↑,Mg (OH)2 +2HCl═MgCl2+2H2O
(实验)取10.0g干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2气体。
(结论)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