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符合要求的金属的化学式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与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组成的物质是
 
(2)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熟知地壳中含量较多的五种元素,并能根据其化合价来正确书写化学式;(2)体温计中的金属是汞.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5种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故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Al2O3
(2)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是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其元素符号来表示,故填:H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B、+2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B、牛奶C、碘酒D、泥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并会变质的是(  )
A、浓盐酸B、浓硫酸
C、食盐D、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去年,我国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
 
(举一例).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举一具体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①
 
 
  ③
 

我国古代就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写出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如图1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图2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
(3)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如图3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据此回答,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提供
(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2)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3)蒸馏水,(4)25g40%的蔗糖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
(只要说明简要配制方法及配制时所需各种药品的质量即可)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上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讨论交流】: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8,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该溶液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