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反应:4P+5O22P2O5 中,P、O2、P2O5 的质量比为( )
A. 4:5:2 B. 31:32:142
C. 31:40:71 D. 1:1:1
C 【解析】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124160 284 在此反应中P、O2、P2O5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故选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D.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人们呼吸
C 【解析】 A、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被用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此说法正确,但不属于物理性质.A错.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B错.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人们呼吸,属于...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着火点 【解析】 试题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有空气或氧气;(3)要有一定温度,且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有关物质组成及化学规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发现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
A. 空气的组成 B. 质量守恒定律 C. 水的组成 D. 酸碱指示剂
(2)在密闭容器内加入下列两种物质,并称量加入前后的总质量(含密闭容器),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 蔗糖和水 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3)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g。
(4)某学习小组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
查阅资料可知Mg、Mg3N2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2Mg+O2 △ 2MgO; ②3Mg+N2 △ Mg3N2; ③2Mg+CO2 △ 2MgO+C
④Mg+H2O △ MgO+H2↑ ⑤Mg3N2+6H2O 3Mg(OH)2↓+2NH3↑
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①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将空气通入实验装置,则气流流经装置的顺序是______(填装置序号)。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B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
③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否含氮化镁: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物中含有氮化镁 |
④思维拓展: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远大于Mg3N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
A、B、CC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P + 5O2点燃2P2O58DCBA或DBCACO2 + 2NaOH=Na2CO3 + H2O生成的氮化镁中含有氧化镁(或氮化镁不纯,合理即可)取样,加入少量水,若产生白色沉淀且有刺激性氨味【答题空10】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大多与氧气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 (1)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2)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
①③④⑤②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肯定不会改变的是①③,肯定会改变的是④⑤,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②。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
C 【解析】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2)煤燃烧时排放出 ________ 、 ________ 等污染物,溶于雨水易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表现其可燃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汽油NO2SO2CH4CH4+2O2CO2+2H2O 【解析】 (1)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汽油;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B | 鉴别稀硫酸、NaCl溶液、NaOH溶液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C |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
D | 除去H2中少量的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由气泡冒出;碳粉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现象明显,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遇到中性的盐溶液不变色,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C、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生成了氯化钠,无法确定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单元综合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试题分析∶A.应是震荡。C.应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D.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B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