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究物体运动形式
B.
制作丰富的食品
C.
研制新的药物
D.
合成新物质

分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 解:A、研究物体运动形式,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B、制作丰富的食品,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研制新的药物,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合成新物质,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在家中泡茶时,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单质(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下列物品中如图,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C.

(4)误食重金属盐BaCl2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 你认为饮用下列物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
的ACD(填字母).
A.牛奶    B.果汁    C.蛋清    D.硫酸钠溶液   E.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4g硫粉和给定质量的氧气发生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1:1:2.
(2)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红色固体产物的成份(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红色固体产物的成份
【查阅资料】
Ⅰ.木炭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Ⅲ.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该实验的红色固体产物中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2:红色固体只含Cu2O;
假设3:红色固体Cu、Cu2O的混合物(请补充完成假设3).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若无明显现象假设1成立
若固体部分(选填“全部”或“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假设2和假设3均成立
探究二:测定该实验红色固体产物中Cu2O的含量
该化学兴趣小组经交流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方案:
【方案一】称取5.00g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操作A、洗涤、干燥,称量得红色固体质量为4.20g.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在实验室中完成操作A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2)检验反应后剩余红色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观察到现象:无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3)通过计算,假设3成立,红色固体产物中Cu2O的含量为1.44g;
【方案二】称取5.00g的红色固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d中的物质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2)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氢气,若不加装置b,实验结果会偏大(“偏大”或“偏小”);
(3)装置c中涉及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u2O+H2$\frac{\underline{\;\;△\;\;}}{\;}$2Cu+H2O;
(4)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及H2O对装置d的测量造成误差,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大(“偏大”或“偏小”);
(5)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
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以赶尽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其目的是:a.防止空气中的H2O和CO2进入装置d干扰测定;b.防氢气不纯,发生爆炸,检验空气是否赶尽的方法是:在K1处用小试管收集气体,进行点燃;④打开K2,关闭K1
(6)经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分别为100.00g、100.18g,计算产物中Cu2O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交流与反思】
(1)在方案一实验测定中,若测定结果偏大,则下列可能的原因有①、②.(填序号)
①反应后剩余红色固体未洗涤干净     ②洗涤后未完全干燥
③干燥方法采用的是在空气中加热烘干  ④称量剩余红色固体时,有部分固体洒落到实验台上
(2)方案二中利用同样的装置,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代的先辈们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得到了氢氧化钾.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1)分解反应: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2)复分解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事实解释
A春天,丁香花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H2O和H2O2的性质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水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的再分和原子的重组
D体温计中的汞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变大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把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中(如图甲),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最终a管内气体体积约为b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现象答全)
(2)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可以是B;(填字母)
A.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C.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③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④a、b管内的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填大、小或相等)
⑤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上述反应可用微观模拟图表示如图2:

①通过此围观模拟图可以得出的一条微观信息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②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③(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⑤③④②①.
(2)需氯化钠6克,水44mL,配制时应选择50(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为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