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能量变化 | B、资源节约 |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③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 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②提倡使用乙醇汽油 ③实验后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
C、数字含义 | D、环境保护 |
①2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SO3: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氧原子 ③Fe2+: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①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②重复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 ③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B、根据节约资源的知识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解答;
D、根据环境保护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 解:A、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错误;③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就放出热量,错误;
B、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②提倡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资源,正确;③实验后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造成药品污染,错误;
C、①2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正确;②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③Fe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D、①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能保护环境,正确;②重复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③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能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知识的总结,难度不大,考查的比较全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成石墨烯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 B. |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
C. | 构成石墨烯的微粒间没有间隙 | D. |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H2 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C |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蒸馏水与5%过氧化氢溶液 |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B | 生铁与钢 | ①用磁铁吸引②加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
C | 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 | ①点燃后用手指挤压灰烬②观察颜色 |
D | 食醋与食盐水 | ①闻气味②测pH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 |
B. | 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 | |
C. | 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
D. | 20℃时,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7.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 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钉表面的锈斑 | 长时间浸在稀盐酸中 |
C |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 灼烧,闻气味 |
D | 鉴别氯化钙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合理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非金属元素:F、Si、Hg | B. | 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混合物 | ||
C. | 盐:氯化钠、纯碱、小苏打 | D. |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