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酒精挥发
B、钢铁生锈,纸张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高粱酿酒,食物腐烂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酒精挥发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钢铁生锈,纸张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高粱酿酒,食物腐烂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富氧空气.该过程属
 
变化.
(2)在水、汞、氯化钠三物质中,由离子组成的物质是
 

(3)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达菲(C16H31N2PO8) 是目前用来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菲是一种有机物
B、达菲由58个原子构成
C、达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6:31
D、达菲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镁条B、木炭C、红磷D、铁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往25g未知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0g4.9%的硫酸溶液后,溶液已显酸性;再加入1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所得溶液pH为7.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馏
B、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海水晒盐
D、食盐溶解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①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①成立.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②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验证猜想①将带火星木条放在
 
处,发现木条复燃.
验证猜想②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密云县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市(县)称号,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焚烧树叶以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