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4) 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 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 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1)物理(2) C+H2O(气)CO+H2    (3)化合反应    
(4)SO3 (5)原料全部被产品消纳(或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分析:(1)利用两种变化的概念分析解决.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
(3)利用各种反应类型的定义解决.
(4)利用信息结合酸酐的性质解决.
(5)绿色化学主要是考虑完全转化等方面的问题.
解:(1)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简单的分离,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再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律解决.
故答案为:C+H2O(气)CO+H
(3)该过程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故答案为:化合
(4)二氧化硫再次氧化可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
故答案为:SO3
(5)绿色化学主要主要是指反应时反应物全部会转化成生成物,同时实现无排放的过程.
故答案为:原料全部被产品消纳(或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点评:此题是对煤的使用的探讨,解决的重点是能够对煤的具体使用以及环保绿色化学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09苏州)(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并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A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3)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
(4)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0分)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并探究Cl2(氯气)化学性质,装置如下:

(1)A是Cl2发生装置,请完成反应的方程式:MnO2 +4HCl(浓)(  )+ Cl2↑+2H2O;除圆底烧瓶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从C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CO2和HCl,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发现: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没有氯气生成。“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小明作了如下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Cl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假设2: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及结论。限选实验试剂:浓H2SO4、NaCl固体、MnO2固体、稀盐酸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获得证据:……
得出照论:……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该气体 ______                       _,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实验室有—瓶久置于空气中已经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乐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其成分。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内容。
【查阅资料】
(1) 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相关反应:2 Na2O2+2H2O = 4NaOH+O2
2 Na2O2+2CO2 = 2Na2CO3+ O2
(2)BaNO3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猜想】 猜想Ⅰ:Na2O2、NaOH、Na2CO3
猜想Ⅱ:NaOH、Na2CO3           
猜想Ⅲ:Na2CO3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的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制直至完全溶解。
__________
猜想Ⅰ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___________
证明有Na2CO3存在。化学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证明          存在。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Ⅱ是成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5分)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        (填“升高”、“降低”、“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型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
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右图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小明同学认为通过①和③可以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中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         (填“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红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补充了一个实验(右图所示),从而达到了实验探究目的。则小红同学的实验中:
x是金属         ;y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