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N2约占78%
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C.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当燃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广泛

分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跟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用途等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N2约占78%,故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是一种混合物,故B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当助燃剂,故C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广泛,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跟成分的体积分数、性质、用途等知识即可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的关系是:(如: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
 MYN
A含氧化合物氧化物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C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面是小丽同学用连线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情况,其中有错误的是(  )
A.性质与用途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的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干冰易升华--作致冷剂
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人体缺锌--影响人体发育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绣--喷水后悬挂起来
鉴别羊毛纤维--点燃嗅闻有烧毛发味
D.化学的“三”单质可分三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农作物肥料“三要素”--氮、磷、钾
具有还原性的三种物质--H2、CO、C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中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Na2CO3B.FeC.Ba(OH)2D.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靖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1)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②硝酸银.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克,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 溶液;
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克.
(2)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向洗涤液中滴加NaCl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则说明已洗净.
(3)此样品NaCl的质量分数为2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2个氢原子2H        纯碱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向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酸碱度.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和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  ②pH=7;  ③pH>7.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了要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还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C(填字母)来进行实验.
A、pH试纸       B、紫色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取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甲同学.
指出其余两位同学操作错误的地方:
①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先用水润湿
②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不正确,碳酸钠属于盐但碳酸钠溶液pH大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并进行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
【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为止;⑤打开弹簧夹,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准确称量B、C、D、E、F装置的质量(如表);
BCDEF
反应前122.0g250.0g300.0g350.0g330.0g
反应后120.6g250.2g301.0g350.1g332.0g
⑦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完善实验步骤:①查装置的气密性;⑤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2)请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求有计算过程)
(3)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NaOH(浓)溶液;
【实验反思】
(4)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①⑤;偏小的是②③⑥;
①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②滴入稀盐酸前,没有通空气;③没有A装置;              ④D装置中NaOH溶液浓度过大;⑤稀盐酸滴加速率太快;    ⑥没有C装置;
(5)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重分析,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①0℃至t1℃时,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为没有达到该晶分解需要的温度;
②t1℃至t2℃时MgCO3•n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3H2O═MgCO3•H2O+2H2O;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为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同学们一起探究银、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中小琳同学设计了用银捧、铁棒、锌棒和稀硫酸,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稀硫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A.在试管中取少量稀硫酸,插入足量的铁棒,充分作用.①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B.在A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的②银棒,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C.在B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的③铝棒,充分作用.该金属棒上附着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金属活动性Al>Zn>Ag
(2)将锌棒插入前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除去锌棒表面的氧化锌保护膜.
(3)小军同学认为在小琳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Zn>Fe>H>Ag的结论.小军要补充的实验是把银棒插入稀硫酸中.
(4)现要得到Zn>Fe>H>Ag的结论.小楠同学认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琳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依次插入金属棒的先后顺序为Ag、Fe、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