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A
A、二者都是无味气体,故不能通过闻气味鉴别,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它的气味,此项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可以鉴别,不选此项;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不选此项;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可以鉴别,不选此项.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尼古丁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浙江义乌,18题)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8分)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Ⅰ、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      (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         (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        (至少一条)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  
                          
Ⅱ、日本核灾难后,清洁煤电受到追捧。我国已成功运行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使液态二氧化碳成为最终产品。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可生产更环保的碳基钾肥,如碳酸钾等。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2)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                   ,所用化学溶剂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共8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小林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A、B装置。

(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小颖同学对小林同学的A装置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C),她取一张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片,将纸片的一半喷上水,喷水的那一半为________色;将这一纸片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干燥的一边呈紫色,潮湿的一边呈红色,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她进行这样的实验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
(2)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化合物B.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C.二氧化碳是氧化物D.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分析、总结、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从化合价角度分析:①C+2CuO=======2Cu+CO2↑,C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C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Cu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CuO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试分析:②3CO+Fe2O32Fe+3CO2中的还原剂是      ,氧化剂是        
(2)分析比较这两个反应,二者的区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下图能正确表示环境监测人员描绘的某城市中心地区CO含量变化曲线的是____;理由是____;请你就此现象提出一条你的设想或建议:____.(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B               C                   D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D.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