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34525
反应后质量/g0X221
请分析回答:
(1)丙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
 
剂.
(2)表中数据X=
 
g;这一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3)在该反应中,若要得到32g丁,至少需要
 
g甲参加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依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质量会减小,而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表达式,从而可以判断反应的类型及反应中的各物质间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相等,故有34+5+2+5=0+X+2+21,则X=23,因此反应中甲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所以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
(1)由分析可知:丙可能没有参加该化学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由分析可知:表中数据X=23g;这一反应中甲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3)在该反应中,因为甲、丁的质量比为(34g-0g):(21g-5g)=17:8,故若要得到32g丁,至少需要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7g×32g
8g
=68g.
故答案为:
(1)催化.(2)23;分解.(3)68.
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表列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
密度/(g/L)1.2931.4291.9770.771
溶解性/不易溶能溶极易溶
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NH3):2NH4C1(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1)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
氧气
二氧化碳
氨气
(2)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很多药品都要密封保存.请你说出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保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本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a:40   Cl:35.5
已知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共制得了二氧化碳4.4g,请问:
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下,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其反应的基本类型.

例:C+O2
 点燃 
.
 
CO2   属于
 
反应.
(1)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属于
 
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3)白磷自燃
 
,属于
 
反应;
(4)电解水
 
,属于
 
反应;
(5)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属于
 
反应;
(6)钠在氯气里燃烧生成氯化钠
 
,属于
 
反应;
(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属于
 
反应;
(8)铝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氧化铝
 
,属于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如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1)取用氧化铜粉末用
 

(2)量取15.0mL水用到
 

(3)过滤用
 

(4)镁带燃烧
 

(5)要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必须选用除上图以外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下列物种中符合题目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在下列横线上.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如氦气;⑤二氧化硫;⑥五氧化二磷;⑦氧化铝;⑧铝箔;⑨硫粉 ⑩空气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是
 

(2)是白色固体的是
 

(3)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是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5)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6)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汽油在空气一段时间就看不见了,说明分子在
 
;把糖放入到较多量的水中,搅拌,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是因为
 
,说明分子间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宏观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