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3:5:32,甲烷属于有机物(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10H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4.116×108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40777米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分析 (1)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细菌与真菌的区别、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根据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3)根据漂浮时的浮力大小、物质的三态变化来分析.

解答 解:(1)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深海底部没有氧气,所以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故填:适应;不需要;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所以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故填:自我修复;
(2)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12:(1×20):(16×8)=3:5:32;可燃冰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3:5:32;有机物;
②石油与煤炭燃烧后的产物中含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而可燃冰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填: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物体漂浮于水面上,其所受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即F=42000吨×1000kg/吨×9.8N/kg=4.116×108N;其所受浮力也等于其排开的海水的重量,设排开海水的体积为V,则1.03×103千克/米3×V×9.8N/kg=4.116×108N,则V=40777米3;压强变小、温度升高,可燃冰由固态转化为气态了;故填:4.116×108;40777;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点评 本题是一个理化生综合题,解题时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A~D为实验室中未贴标签的4种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确定其成分,开展了探究实验.

(1)将A、B、C、D溶液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图1所示(图中“-”代表无明显现象).
①物质B是NaOH(写化学式);
②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某同学将如图2两支试管充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Cl、CaCl2或NaCl、CaCl2、HCl.
(3)利用鉴别出的盐酸,同学们又开展了实验.他们取等质量的Mg、Zn两种物质分别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反应结束后一定有剩余的是Mg;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HCl(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物质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F的溶液呈黄色,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
(1)写出A、C、D的化学式:ANa2CO3、CNaOH、DNaCl.
(2)写出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钠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Cu、Fe、ZnB.滤渣中一定有Cu、Zn
C.滤渣中一定有Fe、ZnD.滤渣中一定有Cu、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在制作“叶脉书签”时,经历了①选取树叶--②腐蚀叶肉--③清洗叶脉--④漂白、染色、干燥等环节,在②中要用到20g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量1g的氢氧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里,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能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构成石墨烯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B.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构成石墨烯的微粒间没有间隙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