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
D | E |
A. 原子序数B>C
B. 核内质子数:A>D
C. 若D是钠元素,则E可能是铝元素
D. A、B、C同主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三亚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火星四射 B. 木炭:蓝色火焰 C. 镁带:生成氧化镁 D. 硫粉:黄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偏关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学校生活处处皆化学。
(1)填写档案时,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其原因是_______。
(2)考试涂卡时要用到2B铅笔,铅笔芯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名称),此用途主要利用该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
(3)小明在图书室看书时发现着火了,此时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____。
A.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用水浇灭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污染物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2CO+ 2NO2CO2+N2)。根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该反应 (填写“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 常温下,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
B |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 打开瓶盖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
②稀盐酸和镁;
③水和生石灰;
④水和硝酸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涉及生活生产中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氢气燃烧 B. 汽油挥发 C. 牛奶变馊 D. 铁锅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水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所取NaCl的质量/g | 15 | 20 | 25 | 30 |
剩余NaCl的质量/g | 0 | 2 | 7 | 1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盐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35 | 8.7 | 8.05 | 7.4 | 6.75 | 6.75 |
(1)第_____次试验,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最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多少_____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