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Q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M是一种有毒气体,Z常温下为液体。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X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物质M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Y 中有3种元素
D.Q→Z的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则X为二氧化碳,M是一种有毒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则M为一氧化碳,Q为单质,Z常温下为液体,Q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或转化为Z,故Q为氧气,Z为水,二氧化碳能转化为Y,Y能转化为水,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可知,Y是葡萄糖,代入验证即可。
X、Y、Z、M、Q为生活中常见物质,X为呼吸作用的产物,则X为二氧化碳,M是一种有毒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则M为一氧化碳,Q为单质,Z常温下为液体,Q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或转化为Z,故Q为氧气,Z为水,二氧化碳能转化为Y,Y能转化为水,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可知,Y是葡萄糖,代入验证正确;
A. 物质X为二氧化碳,不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错误;
B. 物质M为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
C. Y 为葡萄糖,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说法正确;
D. Q→Z即氧气→水的过程,其反应类型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组成进行分析。取20g此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80 | 80 | 8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 12 | 8 | m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3)充分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t1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丙、乙的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该变化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填序号)。
A 元素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数目 D 原子数目.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填图中字母)。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
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D.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 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B.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C.C、H、O 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9:38:2
D..氧元素质景分数计算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
B. 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物中锰元素质量变化情况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时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 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