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探究盐酸的性质时,下列实验中测得溶液pH的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

A. 向盐酸中加水稀释 B. 向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C. 向盐酸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D. 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解析】根据图像分析可得,开始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随着实验的进行,溶液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溶液显碱性,故应是向盐酸中加入碱性物质。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C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故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正确,B、根据中和反应原理,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正确,C、医疗上用医用酒精作消毒剂,而不是纯酒精,错误,D、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2015•重庆)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 (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 溶液换成 溶液.

(1)红(2)2NaOH+CuSO4═Cu(OH)2↓+Na2SO4;复分解 (3)Ca(OH)2+CO2═CaCO3↓+H2O;2;氢氧化钙;氯化钙. 【解析】(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东部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

甲 乙 丙

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答案】(1)HCl (2)CaCO3

(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

【解析】

试题分析:(1)丙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 甲、乙废液中都有溶质氯化钙,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乙中有稀盐酸剩余,故填HCl,

(2)因为Na2CO3+ CaCl2= CaCO3↓+2 NaCl,所以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CaCO3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2CO3,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把碳酸钠完全除去,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发生的化学反应是:3NaOH+ FeCl3=3NaCl+ Fe(OH)3↓,生成了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说明丙废液中含有NaOH,故填Na2CO3、NaOH,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生成的NaCl和没有

反应的NaOH,故填NaCl、NaOH

考点:物质成分的探究、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题型】填空题
【结束】
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2OH)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62 (2)12:3:16 【解析】 试题分析: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1)×2=62; (2)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2):(16×2)=12: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东部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条件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 CO2+ Ca(OH)2CaCO3↓+H2O 【解析】(1).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2). 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的, 压强增大间隔缩小,压强减小,间隔变大; (3). 二氧化碳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东部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 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A正确。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B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获得2个电子。故C错误。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东部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B 【解析】A.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只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D. 硝酸铵溶于水时,扩散吸热大于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C. 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

B 【解析】A、描述现象时不能说明物质的具体名称,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解中空气中生成盐酸小液滴,故瓶口有白雾产生,正确; C、灼烧棉线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初三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CO 有还原性 B. CO 有毒性 C. CO 有可燃性 D. 产物有 CO2

B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表现出还原性;B、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但本实验不能体现出该性质,错误;C、一氧化碳能燃烧,体现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