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 【解析】 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多吃蔬菜可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农业上可用___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填俗名)。

(3)钨可以用来做灯丝是因为_____________。

(4)小苏打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生素熟石灰(消石灰)钨的熔点高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1)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多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是一种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钨的熔点高,所以可用来制灯丝;故填:钨的熔点高;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同步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______________

【答题空17-1】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题空17-2】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大于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解析】 试题(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相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B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B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比为a: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79

B. 核外电子数为34

C. 质子数为34

D. 中子数为45

A 【解析】 试题分析∶A.核电荷数为34.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故A不正确。 考点∶考查与微观粒子结构相关的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

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图)

实验现象:________ .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________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________

  .

  ________

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然后________ .

  ________

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

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B;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盖紧瓶塞,震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软塑料瓶比加入蒸馏水的软塑料瓶变得更瘪;加入足量的盐酸(或氯化钡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或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冒气泡(或有白色沉淀生成);通过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化的程度的对比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通过反应物量的减少来判断反应的发生);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1身边的化学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通过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运动状态

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B 【解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析】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_________元素。

(2)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硼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

非金属 ;+3 ;5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放出热量 B. 生成MgO C. 发出耀眼强光 D. 金属镁消失

B 【解析】 A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正确;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金属镁消失,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