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有氮气。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生成物为氮化镁固体。
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反思:如果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没有达到预想的体积数可能原因有:(任写两条)
(1) ;
(2)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提出问题】用实验证明煤中含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简要写出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时,管口朝上: ;
(2)酒精灯不用时,未盖上灯帽: ;
(3)倾倒盐酸时标签未向着手心而是朝下: ;
(4)点燃镁带时未在实验桌上放置石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反应A + B D中,加入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至反应结束后,测
得A 已完全反应,生成D18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C和B的质量比为( )
A.5:1 B.5:4 C.5:3 D.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图示中共有5种分子
C.反应后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