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新鲜空气B.冰水混合物C.糖水D.海水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新鲜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O2    C.只有CO    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BD(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已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4)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frac{m(c)}{m({O}_{2})}$】甲【$\frac{m(C)}{m({O}_{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frac{m(C)}{m({O}_{2})}$】甲>(填“>”“<”或“=”) 【$\frac{m(C)}{m({O}_{2})}$】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C(填字母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醋酸由三种元素组成.用食醋拌凉菜时,能闻到醋酸的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5个醋酸分子中含有10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B.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r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D.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一是小明同学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1)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最后慢慢熄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打开铁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小刚根据小明的实验原理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二所示):甲、乙为两个直径、长度相等的玻璃管,并将它们分别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将甲玻璃管中水位调在一定高度,再将甲玻璃管水位以上部分分成五等份做上记号.用一根粗铜丝插入橡皮塞中(铜的导热性强),并将其末端部分制成燃烧匙形状,取适量白磷,将其放在燃烧匙内伸入玻璃管中,塞紧橡皮塞.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铜丝加热几分钟发现白磷熔化、燃烧.反应停止,玻璃管冷却后观察甲玻璃管中的水位上升至1(填“1”、“2”、“3”或“4”)处. 图二装置相比图一装置的优点是白磷燃烧前后玻璃管内气体不与外界交换,反应容器较小,易将反应器中的氧气耗尽,使结果更加准确(或反应在完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减少了污染;或加热反应所用时间短,现象直观明显,易于现象).(只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B
(2)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四个事实,其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得到体积小于100mL的混合溶液
B.固体食盐放进水中后会逐渐“消失”
C.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得到体积大于2体积混合豆
D.汽油的存放要密闭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氯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cLB.clC.ClD.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工厂排放烟尘B.露天焚烧垃圾
C.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D.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