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液体喷出
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C 【解析】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B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清洗,否则易导致液体的浓度降低或者污染试剂;C不能向燃着的究竟灯内添加酒精,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D、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俯视,读数,实际液体的量偏小;选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患有夜盲症,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引起夜盲症主要是人体内缺乏
A. 铁元素 B. 钙元素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C
C 【解析】试题引起夜盲症主要是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缺铁会贫血,缺钙会引起发育不良,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症。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 【解析】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使水发生状态变化,通过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挥发使人闻到气味,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C 【解析】锌、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银,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①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b),②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b-c),③最后与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c-d),A.c点①②反应结束,溶液中没有铜离子、银离子,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B.bc段,发生的是反应②,(不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B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A. ②中溶液中有剩余的未被溶解的固体,说明已经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B. ③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符合题意;C. ②③中溶质质量不同,溶剂质量相同,溶液的浓度不相同,不符合题意;D.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由图可知,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不符合...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疾病是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C 【解析】A.贫血是由于人体缺铁元素引起的,故错误。B.夜盲症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故错误。C.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缺钙引起的,故正确。D.甲状腺肿大是由于人体缺碘,故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治理污染性气体(NO2、NO、SO2等)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1)NO2可用水吸收,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______。
(2)用氨气可以把NO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烟气中的SO2经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化工产品。
①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SO2转化为_______。
②上述处理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
NO 4NH3+6NO 5N2+ 6H2O 亚硫酸钙或硫酸钙 S、O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3,O:7,H:2,反应后N:2,O:6,H:2,故还有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NO;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反应的反应物是氨气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NH3+6NO 5N2+ 6H2O; ①由...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
大量试剂的反应仪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______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眠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_(选填以下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③立即跳楼逃生;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可燃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①②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 (1)棉被能燃烧,所以是可燃物;(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不能等待,更不能跳楼,故选①②;(4)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洒在火上后会迅速蒸发,蒸发会带走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