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形成溶液,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到底是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还是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A错;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C正确;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错.
故选C.

点评 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KClO3)固体制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  c.集气瓶
(2)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对装置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在试管内导气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其理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5)小明同学收集氧气完毕后,为了防止水倒吸而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6)小明同学为了检验他所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在通常情况下,他采用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难腐蚀?为什么用铝锅炒菜时锅底易变形,而铁锅则不会?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把钢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请描述其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B、C、D、E、F六种物质中只有四种元素,且只有单质和氧化物:E、F均为黑色固体,其中F是产量最大的金属:A、B都是呼出气体中的成分,且相互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请回答:
(1)F的名称:铁.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属化合反应.
(3)写出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或4H2+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H2O,C和D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实验在家中可以完成的是(  )
A.用食盐水浸泡鸡蛋做无壳蛋B.用食醋来区别小苏打和食盐
C.用淬火后的缝衣针做钓鱼钩D.用铜导线和食醋制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自然资源和利用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中发酵
C.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D.自来水通过投药消毒消除天然水中的有害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值,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9-1.5)B.唾液(6.6-7.1)C.血液(7.35-7.45)D.尿液(4.8-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13克金属锌投入到148.4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0.4g;
(2)所得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