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挥发性 B. 可燃性 C. 导电性 D. 溶解性

【答案】B

【解析】A、挥发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可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正确;

C、物质的导电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D、溶解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②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③氧气用于气焊 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 热量。

(2)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回收再利用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废铁粉中Fe2O3含量大约在80%(其余20%为铁),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将其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回收100 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______t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图是实验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

(3)若用D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则装置内应装的试剂为

气体应从 “a”“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西式快餐中的油炸薯条是高盐、高热量食品。高盐摄入量意味着“高血钠”症,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氯元素是人体所需的(1)______________(常量或微量)元素,油炸薯条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主要是(2) 、(3) 。经科学研究发现只要我们选择健康的烹调方式,薯类食物中丰富的维生素就不会遭到破坏,维生素在人体内起到的作用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炸过薯条的油可以做成生物柴油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汽车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放电的条件下,铅、二氧化铅与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铅(PbSO4)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反应前铅元素的化合价是(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合理可行的是:

A. 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B. 吃高温蒸煮后的霉变大米

C. 把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 用淘米、洗菜水、洗衣服的水浇花、拖地、冲厕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