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探究:

实验发现: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H2O、Na+、OH粒子,是什么粒子使酚酞变红的呢?

假设猜想:

猜想一:使酚酞变红可能是NaOH溶液中的水分子;

猜想二:使酚酞变红可能是________

猜想三:使酚酞变红可能是________

设计实验:

(1)取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________不正确;

(2)取2 mL NaCl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________不正确;

(3)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粒子是________

答案:做出猜想】猜想一:使酚酞变红的可能是NaOH溶液中存在水分子 
猜想二:使酚酞变红的可能是 ( 钠离子 )
猜想三:使酚酞变红的可能是 ( 氢氧根离子 )
【实验设计】①取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 ( 一 ) 不正确; 
②取2mLNaCl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 ( 二 ) 不正确; 
【实验结论】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粒子是 ( 氢氧根离子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1)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  想: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在空气久置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 未见固体明显溶解   
            
/
b.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未见明显的颜色变化
    
不存在氢氧化钙
               
c.                        固体成分是碳酸钙
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水能灭火也可以引火.把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用干燥脱脂棉包裹(脱脂棉和过氧化钠不反应),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则脱脂棉迅速发生燃烧.小明对此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的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强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明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小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另一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表达与交流】
小华认为上述装置还能实现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30%的过氧化氢溶液,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反应中MnO2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和平区一模)一天,小明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当检查药品时,发现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很久的NaOH溶液.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查阅资料】CaCl2溶液、BaCl2溶液、Ca(NO32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图绕此瓶NaOH溶液变质的问题,小明利用实验室的三种试剂(氯化钙、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你认为小明所加的试剂是
稀盐酸
稀盐酸

②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氯化钙溶液
氯化钙溶液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
酚酞
酚酞
②:向实验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明试验中CaCl2溶液的是
③④
③④
(填序号).
(2)小明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防城港)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CO2
CO2
(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大量气泡产生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HCO3
  △  
.
 
Na2CO3+H2O+CO2
2NaHCO3
  △  
.
 
Na2CO3+H2O+CO2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
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
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
,二是
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四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Cu+O2
加热
CuO
Cu+O2
加热
CuO
,铜丝表面的变化是
红色变黑色
红色变黑色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氮气
,根据实验推断它的性质有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总容积的
1
5
,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就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P+O2
点燃
P2O5
P+O2
点燃
P2O5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气密性良好
气密性良好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注射器活塞在11mL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有大量的白烟冒出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试管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后向左移动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等

[实验四]小明用图D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
烧杯
烧杯

镁带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
Mg+O2
点燃
MgO
Mg+O2
点燃
MgO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镁与氧气反应,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内外产生压强差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21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
氮气
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