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C.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并达到着火点 D.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A、B、C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 t3℃时,取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 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碳还朱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气体成分为①只有CO,②只有CO2,③CO和CO2的混合气体。得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设计](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发现C中液体变浑浊,由此排除了猜想____(填序号)。
(2)先通气体一会后,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玻璃管中的氧化铜加热,出现______现象,说明猜想③成立。
[交流与讨论](1)将生成气体通入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除探究CO2存在外,还能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个该实验产生CO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装置B可以防止液体回流使玻璃管炸裂,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菌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如图为过 氧乙酸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硝酸镁、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镁,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锌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CO2 | CO | 点燃 |
B. | Ag粉 | Mg粉 | 适量稀硫酸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适量稀盐酸 |
D. | NaCl | KNO3 | 冷却结晶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现象: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并进行实验。
现象: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水和白色固体生成。
请你帮小红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缺钙会引起龋齿 B.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C. 缺铁会引起贫血 D. 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