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为探究酸、碱的性质,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
①作图甲所示实验时,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的原因是:选用酚酞颜色变化明显.
②欲验证上述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能选择的试剂是AD.
A.石蕊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铜片  D.碳酸钠粉末
(2)如图乙和丙所示,将两支充满CO2的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摆动试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支试管中液面都升高,且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高于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说明NaOH与CO2能发生反应,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3)实验结束后,进入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分析 (1)①根据酚酞变色是从红色变成无色,石蕊变色是从蓝色变成紫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验证上述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质是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既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溶于水,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1)①酚酞变色是从红色变成无色,石蕊变色是从蓝色变成紫色,所以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的原因是:选用酚酞颜色变化明显;
②验证上述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质是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石蕊遇酸显红色,故A正确;氯化钠也会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错误;铜不会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AD;
(2)二氧化碳既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溶于水,与水反应,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支试管中液面都升高,且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高于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说明NaOH与CO2能发生反应,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3)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1)①选用酚酞颜色变化明显;
②AD;
(2)两支试管中液面都升高,且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高于乙试管内的液面高度,作对比实验;
(3)溶液先变成红色后变成无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6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下\;}}{\;}$6CO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5H12O6B.X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D.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A、B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底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本实验说明CO2可用于灭火.
(2)实验B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实验B中,若红磷一熄灭就打开弹簧夹,则最终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集气瓶,②水槽.
(2)实验室用上图B、C装置制取一种常见气体,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3)如图F所示,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O2溶于水与H2O结合成H2CO3.如图G所示,将CO2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4)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所用盐酸浓度太大,挥发出来,使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的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乙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元素符号,B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若图乙中当x-y=10时,该微粒是原子(填“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若y=8时,该微粒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使用和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可迅速升高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是因为外焰处温度最高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原理是使灯芯上的酒精与空气相隔绝
D.存放酒精灯要盖好灯帽,防止酒精挥发灯芯残留水,下次不易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实验室里配制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K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标签;
(2)计算所需KCl的质量为3.6g;称量时,应先C;(5g以下用游码)
A.添加KCl    B.添加砝码    C.调节游码
(3)装瓶过程中,少量溶液外溅,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减小,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有: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
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④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②①⑤④③(填数字序号);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橡胶塞弹出;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空气中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实验记录】下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
小组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mL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51541118.3
401851322.4
50206
填写上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
【实验分析】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④(填数字序号).
①没有缓缓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④反应后读数时小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