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表面打磨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NaHCO3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和白色固体生成,溶液颜色加深.
①溶液颜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是H2(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a.Mg(HCO32能溶于水;
b.MgCO3和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猜想】
a.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b.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c.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a.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MgCO3;请你写出稀硫酸与MgCO3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CO3+H2SO4=MgSO4+H2O+CO2
b.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定量实验: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Mg(OH)2;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则原白色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是84:29或29:84.(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
【实验结论】猜想c成立.

分析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气燃烧能够产生淡蓝色火焰,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
【实验】碳酸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 解:①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故填:增强.
②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故填:H2
【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故填:Mg(OH)2
【实验】
a.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有气泡产生;MgCO3+H2SO4=MgSO4+H2O+CO2↑.
b.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水的质量是1.8g.
故填:Mg(OH)2
解: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58             18
  X             1.8g
$\frac{58}{18}$=$\frac{X}{1.8g}$,
X=5.8g,
则碳酸镁的质量为:22.6g-5.8g=16.8g,
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质量比为:5.8g:16.8g=29:84,那么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4:29.
故填:84:29或29:84.
【实验结论】经试验测定可知,其中既有氢氧化镁,也有碳酸镁,说明猜想c正确.故填:c.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根据下面的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黑色粉末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B处的作用是吸收并验证CO2,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C处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4)反应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酒精喷灯,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很多办法来营造“科技世博、生态世博”,以彰显“人、城市、地球”等理念.
小王对上海世博会的下列作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用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燃乙醇汽油车代替普通燃汽油车--不排放化学物质,实现了“零排放”
B.用玉米淀粉制成玉米塑料、用大豆蛋白制成大豆纤维来代替聚乙烯等塑料--使用可降解材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C.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可减少煤、天然气使用量,减轻空气污染
D.升级改造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不支持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B.2NaOH+CuSO4═Na2SO4+Cu(OH)2
C.2Mg+O2$\frac{\underline{\;点燃\;}}{\;}$MgO2D.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从导管a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A装置内观察的现象是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
B装置内观察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2)继续向装置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停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观察到A装置内的溶液又变成紫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预期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4)指出小李记录的“实验现象”中不科学的地方.
答:试纸立即变色而非缓慢地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
橡胶轮胎
B.
尼龙背包
C.
纯棉袜子
D.
塑料遥控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