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E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B均为黑色物质;D为红色固体。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从微观上看,C、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③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能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
(4)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红磷的量不足 B 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 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5)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_____。
A 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 B 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氧、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2)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3)葡萄糖酸锌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取石灰石样品12g加入烧杯中,再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8 | 4 | 2 | 2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2)计算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若D是原子,则X=__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白磷燃烧时,活塞先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______处(填整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______(填化学式),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填化学式),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3)容器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
C.将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
C.用适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
D.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別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