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铜、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1)铝是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但铝粉(俗称银粉)常用作铁制品的涂料,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2)①铜制品露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Cu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制取氢氧化铜,他们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上述流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
(3)铁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②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请你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
④某同学对(3)中得到的铁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实验数据如下:烧杯和稀硫酸共150g,加入铁样品9 g,充分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共158.7g,计算该铁样品中金属铁的质量分数。(硫酸足量,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下面的铁制品,防止铁制品锈蚀。 2Cu+CO+H2O+O2Cu2(OH)2CO3 b、c 稀硫酸 CBD 3CO+Fe2O32Fe+3CO2 装置后加酒精灯点燃尾气 93.3% 【解析】(1)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下面的铁制品,防止铁制品锈蚀。(2)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②复分解反...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D.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解析】分析反应的图示可以发现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存在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情况: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即一种物质,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正确;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错误;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该反应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 ;
(2) ;
(3) 。
(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解析】 试题分析: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方程式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B. 将光亮的铁丝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C. 电解水:H2OH2↑+O2↑﹣﹣﹣﹣分解反应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化合反应
B 【解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错误;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正确,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C、该反应没有配平,错误;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氧化镁的化学式应该为MgO,故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列事实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事实 | 解释 | |
A | 打开一瓶浓氨水,立即闻到刺激气味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B | 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高 |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增大了 |
C | 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缩到篮球内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D |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 冰、水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
A.A B.B C.C D.D
B 【解析】A、打开浓氨水的瓶塞,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是因为氨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升高,温度计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隔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缩到篮球内,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康康设计下列流程探究某KOH样品是否变质,他查资料得知,KOH的化学性质与NaOH的相似。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加入足量CaC1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该步骤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该探究实验得出样品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过滤 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K2CO3,并除去K2CO3 K2CO3+CaCl2CaCO3↓+2KCl KOH、 K2CO3 【解析】(1)通过过滤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2)KOH变质生成K2CO3,两种物质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足量CaC1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K2CO3,并除去K2CO3,该步骤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Cl2CaCO3↓+2KCl (3)加入足量Ca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中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 【解析】A. 反应前溶液的pH>7,显碱性,说明是将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错误;B. 图中a点所示溶液的pH>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剩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错误;C. 图中c点溶液的pH<7,说明所示溶液呈酸性,错误;D. 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pH减小,碱性减弱,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 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训练 题型:单选题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铁,一定不含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加入镁粉,首先镁粉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镁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镁剩余,且没有生成铁单质,说明溶液中的氯化亚铁没有消耗,镁粉不足。A、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没有镁和铁,错误;B、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分解反应 B.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B 【解析】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