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溶解、过滤、洗涤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
B.用溶解、过滤、洗涤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C.先用稀盐酸酸洗、再用水洗的方法除去锈铁钉表面的铁锈
D.用稀盐酸可以洗净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内壁的铜

分析 A、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硝酸钾能溶于水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溶于水进行解答;
C、根据稀盐酸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解答;
D、根据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分析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硝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氯化钾能溶于水,所以能用水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是二氧化锰固体,不能得到氯化钾固体,除去的水氯化钾得到的是二氧化锰,故A不正确;
B、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溶于水,用溶解、过滤、洗涤的方法不能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能先用稀盐酸酸洗、再用水洗的方法除去锈铁钉表面的铁锈,故C正确;
D、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可以洗净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内壁的铜,故D不正确;
故答案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以及物质的除杂,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进行物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与原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分别是Na2SO4溶液、H2SO4溶液和Ca(NO3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稀盐酸B.BaCl2溶液C.K2CO3溶液D.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CO和CO2分别充满两个软塑料瓶中,下列试剂不能把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A.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钠D.紫色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C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测碳酸钙的含量时,为何要加入足最的盐酸?使碳酸钙充分反应
(3)测量B中反应后生成的BaC03沉淀质量,需要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等实验步骤.
(4)容器A和B中的空气中均含有C02,将导致测量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均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①氢氧化钠,②硝酸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取一根擦的光亮的细铁丝,将其中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在其一端系上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并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一些水.
观察到现象: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生产黑色小颗粒
(1)这种颗粒的化学式是Fe3O4
(2)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一些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并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红火蚁是世界上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生物之一,截止今年9月份,惠州市确认红火蚁疫情发生总面积达80.5万亩.该市一同学经过某草地不慎被红火蚁咬伤,红火蚁的尾刺的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
A.牛奶(pH≈6)B.食醋(pH≈5)C.牙膏(pH≈9)D.矿泉水(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酚酞指试剂中加入氢氧化钴,试剂不会变红色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