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________;

(2)我省部分地县多年干旱,严重缺水,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迫在眉睫.

①打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②取用浑浊的河水,加入明矾处理后,再用活性炭处理.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③干旱地区容易发生火灾.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

防止水体污染 肥皂水煮沸吸附性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 (1)爱护水资源要考虑节约用水一方面,还要从水污染方面考虑;(2)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根据日常生活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③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 等质量的颗粒相同的镁、铝、铁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中

C.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碱性减弱,pH从大于7开始减小,逐渐趋向于7,此选项错误;B、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镁、铝、铁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铁的活动性最弱,相等时间内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镁,最少的是铁,将等质量的颗粒相同的镁、铝、铁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相同的稀盐酸中,最终铝生成氢气增多,铁生成氢气最少,此选项错误;C、催化剂只是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不纯的氯化钠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取该样品11.7克,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克白色沉淀,则所含杂质不可能是(  )

A. 氯化镁       B. 氯化钙    C. 氯化铝    D. 氯化钾

D 【解析】 根据纯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和题中选项中的物质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利用关系式法进行分析解答。 设纯净的11.7g氯化钠生成氯化银的沉淀质量是x。 NaCl~AgCl 58.5 143.5 11.7g x x=28.7g 由计算可知,实际生成的沉淀29.7g>假设11.7g氯化钠时生成的沉淀28.7g。如果多生成沉淀的话,则应该样品中的Cl的离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四个实验.从所述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是

A. X>Y>Z B. Z>Y>X C. Y>X、Y>Z D. X>Y、Z>Y

A 【解析】 试题试管①将X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试管②将Y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试管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试管④将Z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所以金属活动性为:X>Y>Z;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________减小;

(2)酒精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该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间隔C2H5OH+3O2 2CO2+3H2O隔绝氧气 【解析】 (1)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解答;(2)根据酒精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2)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 用水冲灭 B.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 用嘴吹灭 D. 用湿抹布扑盖

D 【解析】 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 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 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A 【解析】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二氧化碳由液态变成气态,不留任何痕迹,可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正确;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目的是补充维生素,错误;C、泄漏的天然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开灯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天然气,因此开灯检查天然气的泄漏是绝对不可取的,错误;D、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2℃

C 【解析】 A、由图可知,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2℃,故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短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有关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为9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4 C. 原子序数为9 D. 和普通氮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 【解析】 试题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为7,原子序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7+9=16;质子数是7说明属于氮元素。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