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硬铝 C.塑料 D.钢筋混凝土

C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A、属无机非金属材料;B、属合金,属金属材料;C、塑料属合成材料;D、钢筋混凝土不属合成材料。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高明市2018届九年级第二阶段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 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H3 D.N2O3

B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2个氧原子、2个铜原子、 4个氮原子,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2个铜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O2 ;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2018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用字母“A、D”或元素符号表示均可

3 失去 或 【解析】(1).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B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和盐都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请用H、O、Cl、N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氯原子____________; ②五个钠离子____________;

⑵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常见无色液体________; ②最轻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

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_; ④可用于除去铁锈的酸_________;

2Cl 5Na+ H2O H2 O2 HCl 【解析】①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两个氯原子:2Cl; ②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五个钠离子:5Na+;⑵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东台和盐都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解析】A.促进燃烧的措施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正确;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吸附烟尘,防止人吸入颗粒堵塞呼吸道而窒息),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确保呼吸较多的氧气、吸收尽可能少的烟尘),正确;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可能因为充足的氧气火燃烧更剧烈,正确;D. 油锅着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集团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中和反应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甲同学观察到 B 烧杯中出现___________ 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其理由是________;

为了科学处理废液,同学们对 B 烧杯中上层溶液里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B 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2SO4

乙同学猜想:Na2SO4、NaOH

丙同学猜想:NaOH 、Ba(OH) 2

丁同学猜想:Na2SO4、H2SO4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取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先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 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于是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猜想正确。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实验:取 B 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结合甲同学实验确定了溶液中溶质为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同学们根据探究结果合理的处理了废液。

【反思与总结】

a.通过甲同学实验可知,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_______ 即可;

b.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可溶于水的反应物及生成物,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 硫酸和硫酸钠均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证明有硫酸钠生成,所以不 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正确,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加入 稀硫酸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钡,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但无 法证明是否含硫酸钠,若溶液中只含氢氧化钠,也会出现相同现象,所以甲同学结论错误 Na2SO4、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集团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现取加热一段时间的铜丝 14.4g,将其粉碎后,用一氧化碳气体充分还原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量固体质量为 12.8g,则加热前铜丝中被氧化的铜的质量分数为( )

A. 22.2% B. 25% C. 44.4% D. 50%

D 【解析】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则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14.4g-12.8g=1.6g;氧化铜中氧元素和铜元素的质量比为16:64=1:4,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1.64=6.4,则被氧化的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18届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 I2)而泛黄变质。化学兴趣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 KI+O2 +2CO2= 2K2CO3 +2I2 乙:4KI+ O2 +2H2O=4KOH +2I2

Ⅱ. KOH与NaOH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按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3)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按乙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兴趣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4)简述化学兴趣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5)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CO2+Ca(OH)2=CaCO3↓+H2O 不能判断碳酸钾是由按反应甲生成的,还是按反应乙生成的氢氧化钾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产生的 反应乙不是造成碘化钾泛黄的原因 向乙装置中再加少量的水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本题通过碘化钾变质的原理的探究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首先分析题中提供的信息和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分析。 (1)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2018届适应性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 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B 【解析】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正确;B.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错误; C. 熟石灰与氯化钾不反应,无现象,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D. 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味,涤纶燃烧时无烧焦羽毛味,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