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
(1)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可对应加入过量的Na2CO3、过量的NaOH以及过量的BaCl2,其中Na2CO3必须在BaCl2之_____(填“前”或“后”)。
(2)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
(3)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主要反应原理如图: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问: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若此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
(4)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属于_____(填“酸”或“碱”或“盐”)。
【答案】后 稀盐酸 NH4Cl、NaHCO3 NH3 盐
【解析】
(1)总体思路是先沉淀再过滤,沉淀时要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因为碳酸钠能把过量的氯化钡沉淀出来,氢氧化钠可放在它们前面,也可放在它们后面或中间,都完全沉淀完后再过滤;故填:后
(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可以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并且生成氯化钠不引入新的杂质;故填:稀盐酸
(3)由于NaCl+H2O+NH3+CO2=NaHCO3↓+NH4Cl,析出NaHCO3晶体并分离出后的母液一定是NaHCO3的饱和溶液,同时NH4Cl一定在溶液中。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过量生石灰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可以循环使用,化学式是NH3。故填:NH4Cl、NaHCO3;NH3
(4)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填: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装置D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Ca(OH)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2:____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1)碱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
A CaO B CaCO3 C Ca(OH)2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C.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
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②_____,选择此发生装置的依据③_____。
(2)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收集气体采用的是②_____法,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位于液面下的目的是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1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B.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D.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做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表中X=_____。
(2)表中铝和硅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填序号):
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
(3)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_____,它与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17号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是_____(写符号)它与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5)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推该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_____,最高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6)由8号元素和12号元素组成物质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