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Fe(NO33  KOHB.KCl  Na2SO4C.HCl  NaHCO3D.AgNO3  MgCl2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硝酸铁和氢氧化钾会结合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的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两种物质间不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故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氯化镁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将所取气体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现象】冷却后水进入瓶内约十分之一.
总结:竹子里的这两种气体与空气中的这两种气体相比较,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将瓶中氧气耗尽.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紧橡皮塞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工业废气任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
A.NO2B.CO2C.CO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常见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2SO4B.CO(NH22C.Ca(H2PO42D.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氧化钙干燥气体B.利用铁的延展性制铁丝   铁生锈
C.酒精溶于水  工业上制取氧气D.保险丝在电路中熔断  干冰升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Na2SO4、HClB.KOH、NaCl、NaNO3
C.(NH42SO4、NaNO3、KOHD.NaHCO3、KNO3、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表面,保护了里层的金属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