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符合条件的一组物质是(  )
A.硝酸铵和水B.生石灰和水
C.碳酸钠和稀盐酸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压强知识进行分析,密闭容器内小气球鼓起,则是物质间结合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大,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说明装置内的压强恢复与原来相等.

解答 解: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小,不会出现气球变大的现象,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小气球鼓起,过一段时间热量散失,气温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压强恢复与原来相等,气球恢复原状,故B正确;
C、固体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会消失,因此不会出现气球恢复原状的现象,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鼓起,但是生成的氧气不会消失,因此不会出现气球恢复原状的现象,故D错误;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KNO3、(NH42SO4B.HCl、AgNO3、Na2SO4
C.CuCl2、Fe2(SO43、NaNO3D.NaCl、K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过滤、蒸馏、吸附、沉淀等多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能除去异味和色素的是吸附,能使硬水软化的是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实验数据,记录合理的是(  )
A.用酒精温度计测得某溶液温度为25.68°C
B.用10mL量筒量取98%稀H2SO4溶液3.68mL
C.用“pH计”测得某血浆的pH=7.40
D.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粗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Fe,加入X过量的原因是:将溶液中的铜离子完全置换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 =FeSO4 +Cu;(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铁完全反应,除去铜中的铁;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可获得硫酸亚铁晶体.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 (填“>”、“<”或“=”) 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存在于多种水果中,常用于配制饮料等、柠檬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ZnB.CuOC.CO2D.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取等质量的镁和铁两种金属.将镁放入稀硫酸中,铁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小于镁的质量
B.充分反应后,镁、铁一定都有剩余
C.充分反应后,稀硫酸和稀盐酸一定都没有剩余
D.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都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作膨松剂,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1)溶解度比较: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2)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探究一】NaHCO3和Na2CO溶解度差异的探究.
小方同学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x可能是A.
A.2      B.0.96      C.0.5      D.3
【探究二】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方案二]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放有样品(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样品10g,加到装置B中;  (3)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  (4)连接装置;  (5)加热;  (6)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  (7)再次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
【数据记录】
装置B装置C装置D
实验前物质的质量/g180.0200.0122.2
实验后物质的质量/g176.9201.5124.8
【问题回答】
①上图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装置C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②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若没有装置A,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讨论分析】小红同学认为,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但小张认为不能用C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理由是装置A中逸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改进方法: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应增加一个操作: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数据处理】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赞成应该利用表格中的装置B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84%.
【拓展应用】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加热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作用.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A装置收集满一瓶氧气后的操作是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正放在实验台上;
(2)B中的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C中热水的作用是热水能为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欲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应观察的物质是热水和铜片上的白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