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家庭生活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碳酸氢铵保存时逐渐减少B.新买的铝锅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D.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碳酸氢铵保存时逐渐减少,是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新买的铝锅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是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吸附作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食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大量的气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
ACaOCaCO3加水,过滤
BK2CO3溶液KCl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C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DNaCl溶液Na2CO3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过程(见图1)如下:

某课外小组认真分析了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及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制备硝酸,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完成图1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然后产生的NO被氧气氧化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②连接好图2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图2中通入的气体a是氧气,其目的是提高NO2的转化率.
④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作为尾气处理装置有点缺陷,某兴趣小组把图2右边装置改进成如图3的装置,这样改进的优点是防止倒吸或者充分吸收有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味精中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
(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品牌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将5g味精溶于足量水,向其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g沉淀.
(3)请计算该品牌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Ca(OH)2+CO2═CaCO3↓+H2O
(3)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
(4)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写出一组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了7.5ml水
B.用托盘天平称的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C.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化学用语填空:
(1)5个氢气分子5H2
(2)碳酸钙CaCO3
(3)2钠离子2Na+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5)氧化铁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从①NH4NO3  ②NaHCO3③NaOH  ④CH3COOH  ⑤C6H12O6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②;
(2)可作调味品的是④;
(3)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①;
(4)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⑤;
(5)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