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_____(填字母)。
A、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 B、用化学纤维制作毛绒玩具 | C、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 D、用聚氯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
(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向溶质为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则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
A 甲是锌,乙是铁
B 甲是铁,乙是锌
C 图1中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
D 图2中金属乙与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乙一定有剩余
【答案】AC 镁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 铜的活动性比汞强 NaNO3、Mg(NO3)2,Cu(NO3)2 BC
【解析】
(1)金银铜牌和建造鸟巢用的新型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AC;
(2)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镁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铜的活动性比汞强.故答案为:镁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铜的活动性比汞强;
(3)向溶质为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不与硝酸钠反应,能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Mg(NO3)2、Cu(NO3)2,可能含有硝酸银,故填:NaNO3、Mg(NO3)2、Cu(NO3)2。
(4)A.锌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甲是铁,乙是锌,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甲是铁,乙是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1中,甲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 2中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说明稀硫酸完全反应,铁一定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C。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确定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铝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
(3)由氟和铝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太阳能电池路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同题。
(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序号,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2)太阳能电池板中使用铜丝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____,太阳能路灯中的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字母)。其中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C中可沿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_____。
(2)如图2所示,某小组同学用这两套装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发现两个实验方案测定结果不同,大家经过论后一直认为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若方案一测出结果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红磷过量
B 止水夹没有夹紧
C 燃烧匙伸入太慢
D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 装置气密性不好
F 未事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水
(3)如图3所示,过滤操作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若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 ②液面 低于滤纸边缘 ③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④滤纸破损 ⑤仪器不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____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连物化所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 图示物质中有3种氧化物
C.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氢分子_____。
②氯化亚铁_____。
③保持氯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④3个硫酸根离子_____。
⑤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
②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探究CO2的收集方法:
(资料卡片):一定范围内,CO2在水中溶解越多,所得溶液pH越小。
(实验一):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2,并测定CO2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CO2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观察到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测得丙、丁装置中溶液的pH值分别为5.7和6.5。说明溶解的CO2体积丙装置中____(填“>”或“=”或“<”)丁装置,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乙装置吸收HCl气体,目的是____。
(实验二):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选择合适收集方法。
(5)如图是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②_____。
Ⅱ.CO2减排新进展
(6)我国CO2减排的战略是CCUS(CO2的捕集、利用与储存)。
①捕集:氨法吸收的原理是在水溶液中氨(NH3)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利用:超临界CO2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时,溶剂是____。
③储存:天然矿石中MgO与CO2反应,生成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使CO2固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化学式为C29H33NO5)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PD-1能用来对付癌症的却是华人科学家陈列平,陈教授与诺贝尔奖的擦肩而过,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回答问题:
(1)PD-1中含有_____种元素,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PD-1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计算表达式,不要求计算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