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实验活动不能成功的是(  )
A.用熟石灰金别铵态氮肥和钾肥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D.用稀硫酸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分析 A、根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
B、根据在通常状况下,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都能够灭火,进行分析;
C、根据灼烧时羊毛会有焦羽毛味进行分析;
D、根据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取样品,加入熟石灰后,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铵态氮肥,无明显现象的是钾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无法区别,故B不正确;
C、取样品,灼烧后羊毛会有焦羽毛味的是羊毛,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的是假黄金,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真黄金,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请你参与以下实验探究.
(1)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实验,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KOH═K2SO4+2H2O.
②小红同学采取测定混合溶液pH的方法.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钾溶液的pH,然后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边滴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当测定的pH等于7时,可证明发生了反应.
(2)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军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①把滴管里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滴入锥形瓶,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大,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
②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还需要在原来实验基础上补充实验,该实验的操作是取同样的装置,向里面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变化不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质刀具表面涂油可以防止生锈
B.为了个人卫生,应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C.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锌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成分进行下列实验: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NH42SO4   ③NH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和吸收多余氨气.
[实验结论]
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Mg+2NH4Cl═MgCl2+2NH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
A.溶解B.过滤C.蒸发D.吸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宜作为植物的养料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应该停止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生铁、不锈钢、青铜
B.碱:纯碱、烧碱、氨水
C.盐:高锰酸钾、氯化钠、碳酸氢钠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4.4g;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如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逸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吸入的空气的质量.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气球.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B.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C.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