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图: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4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CH3+H2O.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还原剂).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不需要断开,还需要继续通入氮气.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氢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化合反应是两种和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其炼铁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Ⅰ、由于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通入氮气的作用;
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反应结束后,熄灭喷灯的火焰后,马上停止通入N2,出现的后果;
根据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气体带走一部分水蒸气造成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减少分析;
根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分析装置存在的问题.
Ⅱ、氧化铁和盐酸可发生反应,所以剩余后的滤渣是样品中的杂质,从而可计算出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溶液是氯化铁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可根据公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加入的所有物质质量之和-杂质的质量-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来求出,结合已知量和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三个反应都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故答案为:①;①②③.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质量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为:2CO+4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CH3+H2O;合成气为CO和H2 故它们能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做还原剂.
(3)Ⅰ、①由题意实验的目的可知,由于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测定的准确性.所以,通入氮气的作用是: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②反应结束后,微粒防止还原出的铁重新被氧化,还需要继续通入氮气.
③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铁也会生成一氧化碳,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其理由:使氢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Ⅱ、氧化铁和盐酸可发生反应,所以剩余后的滤渣是样品中的杂质,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frac{10g-2g}{10g}$×100%=80%
氧化铁的质量是8g,设反应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325
8g           x
$\frac{160}{325}=\frac{8g}{x}$
x=16.25g        
$\frac{16.25g}{(109.5g+8g)}$×100%=13.8%;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3.8%;
故答案为:(1)①;①②③;
(2)2CO+4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H3OCH3+H2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或还原剂);
(3)Ⅰ.①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②不需要断开,还需要继续通入氮气;③偏小,氢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因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气体带走的水蒸气而偏小.
Ⅱ.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3.8%.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的问题,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计算时要据物质的性质和方程式细心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8.4g,加热完全发生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8g.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第2小题写出解答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填最简整数比).
(2)自制净水器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宏观上看,海水淡化和电解水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但从微观上看二者有本质的不同.请完成图A 和图B,从微观角度图示这种区别.
宏观变化微观分析

海水淡化示意图

电解水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O2、H2中的一种.
(1)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H2
(2)若B瓶中的气体分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盛有点燃的硫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物质A、B的转化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极其它物质略写),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氧化物,则物质B可能是二氧化碳等,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2)若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①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B,该条件是氧气和水并存;
②物质B与物质X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A,则物质X可以是氢气、一氧化碳、木炭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同学按照老师要求,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但是发现实验室没有纯净的氯化钠,只有含泥沙的粗盐.经过与同学的讨论,打算按如下步骤配制溶液:

步骤一:粗盐提纯
(1)溶解:称取10g粗盐并加水溶解,需要用到上图中哪些仪器ADEG.(填字母)
(2)过滤:在该操作中上图缺少的关键仪器是漏斗.
(3)蒸发结晶: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当出现较多晶体时可以停止连续加热.
(4)在上述三步操作中,均需要用到仪器E,其作用分别是加速粗盐的溶解、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步骤二:配制溶液
(1)计算:需要氯化钠质量2克,需要水18mL.
(2)称量:用天平称取提纯后所得的精盐,并用量筒(填仪器名称)量取水.
(3)溶解:溶解时在烧杯中先加入粗盐再加入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中所含的微粒有H2O、Na+、Cl-(填微粒符号).
(4)装瓶并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
(1)若将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水20mL.
(2)该同学配制的溶液经测定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下列哪些原因可能引起该误差A
A.提纯后所得的精盐不纯净,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溶液配制好后装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洒到桌面上     D.称取固体时最终天平指针偏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图标与文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2)t℃时,甲、乙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
(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2%,(4)若将甲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5)根据此图,你还能得出的信息有:在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当大量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且易受热分解(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B→D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E→C:CO+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G+Fe: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