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在烧杯中加入石灰石12.5g(所含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8.1g。试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反应前后烧杯质量的变化量,即100g+12.5g-108.1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4.4g
=
x=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烧杯中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
(2)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
解: (1)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反应前后烧杯质量的变化量,即100g+12.5g-108.1g=4.4g;
(2)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4.4g
x=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划线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走进“化学村”。 “化学村”的布局如下:
(1)认识“居民”。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 。②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_____。
(2)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上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一出入口的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实验后果是( )
A.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 反应速率不变
C. 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变 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
B.A的水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C.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经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m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V mL;
④计算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叙述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取10g变质的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向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则反应结束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是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