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天然气、________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已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斜拉桥。桥塔所用的钢材属于____(填“金属单质”或“合金”)。
(3)将花生油沿一根筷子倒入细口瓶中,该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
(4)世博园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
(5)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作用。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利用焚烧生活垃圾发电,是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二个铁原子_____;
(2)镁离子_____;
(3)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4)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F、E均为氧化物,B、C、D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有一种是胃液的主要成分(“—”表示相互反应,“→”表示相互转化。部分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
(4)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F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 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C. 在化学反应中.CO和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
都具有还原性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 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C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2)C、D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
(3)B、C、D、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离不开化学.
(1)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喜爱的饮品,下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成分 | 蛋白质 | 油脂 | 糖类 | 钙 | 铁 | 维生素 |
质量分数/% | 1.8 | 0.7 | 1.1 | 0.01 | 0.0005 | 0.015 |
①豆浆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_,青少年因缺_____而导致佝偻病.
②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不能供给人体能量,但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作用的是_____.
(2)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属于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尼古丁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胃酸过多的病人,其胃液的pH较正常人的要___(填“大”或“小”),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后可使病人恢复正常,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难闻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资料在线)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_______
(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同学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思维拓展)小丽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3)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线先变红色的是_______,小丽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4)氨气可以由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