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②(填序号).①2O   ②2O2 ③Mg2+    ④SO4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5个原子.
②A、B、C、D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C,可作燃料的是ACD.
③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3.

分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盐类物质由离子构成,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3)①根据A分子的微观构成判断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原子的数目.
②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及物质的性质.
③根据B物质的构成写出化学式,计算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根据A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计算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2)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②2O2 表示2个氧分子;故②符合题意;
(3)①由A的微观构成可知,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5个原子.
②由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A是甲烷、B是水、C是一氧化碳、D是氢气;故BC是氧化物;A是甲烷、C是一氧化碳、D是氢气,都具有可燃性.
(3)由B的微观构成可知,B是水,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
(4)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CH4+H2O$\frac{\underline{\;高温\;}}{\;}$CO+3H2.故C和D的质量比为:(12+16):3×1×2=14:3;

故答案:
(1)氯化钠; (2)②;(3)①5; ②BC; ACD;③1:8   ④14:3(或28: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微粒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小明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应施用的肥料是(  )
A.CO(NH22B.KClC.Ca(H2PO42D.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014年遂宁市新增“中国红海”和“圣莲岛湿地公园”两处4A级景区.初三、二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圣莲岛湿地公园的美.
(l)刚进人公园,阵阵花香便扑鼻而来,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用微粒观点解释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A(填字母序号);
A.NH4C1              B.K2SO4            C.Ca(H2P7O42
(3)随后他们来到了天桥,发现坚固的钢材表面喷上了红色漆,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同学们感叹:“这颜色真美!”,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铁生锈;
(4)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选用C(填字母号).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仪器名称酒精灯
(2)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从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通常利用B、D装置的组合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B的出口导管处连接一段橡胶管,夹上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锥形瓶中的液面高出一段距离,一段时间后,距离不变,如果用E代替B,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OH-B.H+、Na+、HCO3-C.H+、SO42-、OH-D.NH4+、N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图1流程进行: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电解产生的Cl2用于生产HCl,与Mg(OH)2发生中和反应.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碱式碳酸镁晶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镁晶体可以表示为xMgCO3•yMg(OH)2•zH2O;②Mg(OH)2、MgCO3受热均能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和吸收均进行完全.
装置C的质量装置D的质量
步骤③292.4g198.2g
步骤⑥296.9g207.0g
【进行实验】取23.3g碱式碳酸镁晶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右表).
④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使碱式碳酸镁晶体完全分解.
⑤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活塞K,通入空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表).
【实验分析】
①装置A的作用为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MgO(或氧化镁),质量为10g.
③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y:z=4:1:4(写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溶液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发生化学变化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钙溶液B.浓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②(填“①”或“②”).
(2)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全部变成黑色,小明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单质铁,但小华提出了质疑,认为还可能是其它物质,如铁的常见氧化物: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填名称).
【查阅资料】
上述氧化物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与猜想】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
(2)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a.全部为铁  b.全部为四氧化三铁  c.铁和四氧化三铁
(3)该小组按上述猜想设计实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m g(冷却到室温称量)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1)若猜想a成立,则m=64.2;
(2)若猜想b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O4+CO2
(3)若猜想c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为:64.2<m<6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