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 被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冰和干冰 | 室温 (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
B | 纯水和食盐水 | 加热蒸发,看是否有残留物 |
C | 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 在空气中加热,看质量是否减少 |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把一只小白鼠放入其中,看能否存活 |
A. A B. B C. C D. 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元素化合价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最低
B.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
C. 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化合价相同
D.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电解水时负极和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用化学用语 (即化学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实验室由②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物质④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写出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
B.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发现有一种“氮气灭火装置”能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的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右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持续燃烧 | 蜡烛缓慢熄灭 | 蜡烛熄灭 |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 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 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 2-1 | 2-2 | 2-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没有熄灭 | 蜡烛缓慢熄灭 |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 “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太阳能、氢能等被称为“低碳能源”,理论上其“碳排放”为零。
(1)下列产生“碳排放”的化学变化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2CO + O22CO2
② CaCO3CaO + CO2↑
③ 2CuO + C2Cu + CO2↑
(2)氢气不可能产生“碳排放”,而甲烷燃烧会产生,原因是_______。化学在生活的各方面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分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氯化铁 FeCl3
C. 氧化镁 MgO D. 氢氧化钙 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