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0×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通常情况下的20滴水是1mL,水在通常情况下的密度是1g/mL.试计算1滴水中约含有的水分子的个数1.7×1018,这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氮气等气体在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二百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计算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的个数,据此解答.解:一滴水的质量是1mL×1g/mL÷20=0.05g.

解答 解: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0×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一滴水的质量是1mL×1g/mL÷20=0.05g=5×10-5Kg;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为:5×10-5Kg÷3×10-26kg=1.7×1018;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分子体积很小;氮气等气体在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二百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分子的质量很小;1.7×1018;分子体积很小;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硫酸、盐酸、硝酸都是常见的酸,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酸,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它们的pH小于7B.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H+
C.它们遇紫色石蕊变红色D.它们有酸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了鉴别室温下饱和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现提供下列方法: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    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③用嘴尝;    
④滴加FeCl3溶液;  ⑤通入二氧化碳;⑥加入碳酸钠溶液.
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②④B.③④⑤⑥C.①④⑤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1)Cu(Fe)盐酸;                 (2)NaCl(CuCl2)氢氧化钠溶液;
(3)FeCl2(CuCl2)铁粉;           (4)ZnSO4(CuSO4)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针对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使用有毒的SO2气体对某些食品进行漂白,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SO2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Na2SO3)反应可产生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和水.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写出产生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在实验中,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该小组观察到小麦幼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片发生变化时间不同,如下表所示.结合叶的结构知识,请你解释为何光照的强弱会影响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光照的强弱会影响叶表皮气孔的开放程度,进而导致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随光照的加强而增大.
室内阳光下
出现烟斑时间叶片变黄时间出现烟斑时间叶片变黄时间
30分钟38分钟15分钟23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请你回顾探究“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试验中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变化从宏观上看到的现象有镁条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烫,说明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热量变化.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变化,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物质.
如图为镁和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Mg、H+(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Mg2+、H2,微粒的转化过程是(用文字表述)镁原子置换出氢离子,生成镁离子和氢分子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擦拭眼镜或其他玻璃器皿时,人们习惯性的对着玻璃“哈气”,就会看到玻璃上有一层“白雾”,但很快“白雾”会消失,且夏天比冬天消失的更快,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此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下面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如图是气体制备时的常用装置:
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1)装置C的名称是集气瓶;
(2)一般采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理由是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安全;
(3)采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采用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酸钾分解时会产生少量的氯气.可利用C(填序号)装置,并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5)三种制氧方法中都出现二氧化锰,他们的作用有何不同?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而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⑤④②(或③①⑤④②).(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催化剂种类.
(3)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2)题a 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