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我国大部分地区深受酸雨的危害,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SO2与水结合生成弱酸性亚硫酸(H2SO3).已知H2SO3易分解生成水和SO2,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稀硝酸反应生成H2SO4;H2SO3和SO2都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多数亚硫酸盐类似碳酸盐的化性可与强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水和新盐.
BaSO3、CaSO3等都是不溶于水但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水和新盐的亚硫酸盐.
(1)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雨.
(2)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盐与HCl或H2SO4反应制备SO2,Na2S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2HCl═2NaCl+H2O+SO2↑.
(4)小鸿同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酸雨(pH约为3)中加入足量的KOH,并就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盐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盐的成份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1:只有K2SO3; 猜想2:只有K2SO4;猜想3:既有K2SO4,也有K2SO3
【实验探究】
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1各取2ml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不用填)
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随即滴入几滴红色品红溶液有气泡冒出,品红溶液褪色
,证明含有K2SO3
3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K2SO4,则猜想3成立
【拓展延伸】小力同学认为在步骤3中不需滴加稀盐酸,通过有“白色沉淀生成”也能证明K2SO4存在;你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亚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 (1)根据酸雨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3)亚硫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
(4)【进行猜想】亚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亚硫酸钾和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能生成硫酸钾和水;
【实验探究】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氯化钡能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亚硫酸钡溶于稀盐酸,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硫.

解答 解:(1)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叫酸雨,故填:5.6;
(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O+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故填:2CaO+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
(3)亚硫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2HCl═2NaCl+H2O+SO2↑.故填:Na2SO3+2HCl═2NaCl+H2O+SO2↑.
(4)【进行猜想】如果酸雨中只含有亚硫酸,则盐是亚硫酸钾,如果酸雨中只含有硫酸,盐是硫酸钾,如果酸雨中含有亚硫酸和硫酸,则盐是亚硫酸钾和硫酸钾.
故填:既有K2SO4,也有K2SO3
【实验探究】2、如果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时,稀硫酸中和完过量的氢氧化钠后,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品红溶液褪色.
故填:品红溶液褪色.
3、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先有白色沉淀,后有气体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因为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后,亚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时,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稀盐酸能和亚硫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硫,硫酸钡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填: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拓展延伸】不加盐酸不能证明一定含有硫酸钾,因为亚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不同意,亚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 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外在表现,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实质,要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2H+氢离子的个数为2个②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③2OH-氢氧离子的个数为2个④2SO42-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测定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适量混合物样品,加水配成溶液;
第二步:再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测定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1)该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明显的疏漏,请你帮他们指出未称量混合物样品的质量;
(2)用订正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其测定的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的数据是生成BaCO3沉淀的质量;
(3)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订正后的方案中,判断加入的BaCl2溶液已足量的方法是静置片刻,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溶液已足量;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溶液不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瓶浓盐酸溶液的质量为590g; 
(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质量是54.1g;
(3)稀释后的盐酸溶液65.7g与10g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又不溶于水).计算生成物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1%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随着加入水的质量的增加,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近几年来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减弱温室效应有效措施之一是大量的植树造林,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下的光合作用时完成二氧化碳循环的重要一环,已知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35H74O5N4M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叶绿素的化学式,确定叶绿素属于有机物(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叶绿素的式量=662.
(3)叶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5:74:5.
(4)除了上述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外,请你再提出一种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NaOH与HCl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NaOH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将稀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3)H2S(其溶液称为氢硫酸)与HCl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氯硫酸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Ca(OH)2=Ca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时学习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再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规律并排序.
规律排列顺序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CO2  C2H4 C2H2 CH4
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C2H2、C2H4、CO2
(2)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若要判断该气体的组成,你的思路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即是可燃物中碳元素质量,生成物水中氢元素质量即是可燃物中氢元素质量,计算出两种元素质量比来确定可燃物质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