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口滤纸变成红色
(2)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4)请你就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它方面作出比较性的评价:图(2)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图(1)的严密,图(1)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图(2)的实验无法证明.

分析 用浓氨水来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化学上很经典的一个实验,其原理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比较快地运动到含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

解答 解:无色酚酞试液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遇碱性物质变红的特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显碱性.由设计的实验来看,图(1)在设计的实验比较严密,如在大烧杯外放置一装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与大烧杯内的无色酚酞试液形成对比,而图(2)设计的实验符合微型化的特征,用到的仪器比较少又节约了药品.
故答案为:(1)锥形瓶口滤纸变成红色;(2)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3)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4)图(2)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图(1)的严密,图(1)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图(2)的实验无法证明.

点评 用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来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具有时间短,现象明显的优点.在实验设计上要结合考虑影响的因素,设计相应的对比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A连接电源的负极.
(2)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之比约为2:1
(3)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
①水电解实验,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有新物质生成
②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祖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任写两条)
(5)试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何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可能原因;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6)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是单质B.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D.臭氧水是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榨取果汁
C.点燃酒精加热火锅D.灯泡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蒸馏水中滴入酚酞无变化,再滴入浓氨水溶液变红色,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实验二(如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为什么?没有必要;实验一中就有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日常用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小苏打洁厕灵管道通
有效成分NaHCO3HClNaOH
(1)洁厕灵和管道通不能混合使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aOH+HCl═NaCl+H2O.
(2)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NaHCO3+HCl═NaCl+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海水中最多的金属元素;C元素在生物细胞中质量分数为第三位,组成物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质量最轻的原子,D元素的单质是淡黄色的固体,在A单质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1)写出A元素的元素符号:O,B元素符号是Na,C元素的元素符号H;
(2)D元素的离子符号: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必须是可燃物;(2)燃烧必须要有氧气;(3)温度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磷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讨论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现现象结论与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实验过程中,a试管中气球的变化为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他重新设计了图3装置,你认为图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
按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略浸入水面下(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多少呢?”
你预测大约为$\frac{1}{5}$,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2)从细口瓶倒液体标签要朝着手心的原因是防止标签被腐蚀.
(3)蛋黄派充氮气包装,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4)真金不怕火炼,其原理是黄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跟氧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