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物质中质量最大,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40g三氧化硫B.1.505×1023个氧分子
C.0.375mol的水D.2g氢氧化钠

分析 根据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即1mol任何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可把所给物质的质量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比较大小做出判断.

解答 解:A、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三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80g/mol,40g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40g÷80g/mol=0.5mol.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1mol任何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故1.505×1023个氧分子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505×1023个÷6.02×1023个=0.25mol;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其质量为0.25mol×32g/mol=8g.
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0.375mol的水的质量为0.375mol×18g/mol=6.75g.
D、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2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g÷40g/mol=0.05mol.
故选项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质量最大,含分子数最多.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发现试管中的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明显发热,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不溶物.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宽窄相同的镁条,反应后静置观察,结果如下表:
试管ABCD
镁条长度1cm2cm3cm4cm
不溶物少量较多很多
【查阅资料】
(1)在MgCl2溶液中,Mg能与H2O在常温下反应:Mg+2H2O=Mg(OH)2↓+H2↑.
(2)AgNO3与可溶性氯化物在溶液中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例如:2AgNO3+MgCl2=2AgCl↓+Mg(NO32,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硝酸],该性质可以用来检验溶液中含有氯化物.
(3)Mg(OH)2为白色固体,能与酸反应.
【猜想与假设】
Ⅰ.镁用量增多使生成的MgCl2增多而析出晶体.
Ⅱ.镁条反应过程中有残碎的镁粉剩余.
Ⅲ.生成了Mg(OH)2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另取三支试管分别为①、②、③,重复上表D中实验,静置备用.
(1)取试管①中不溶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为m g.取m g此固体于另一试管中,加入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不溶物没有明显减少.
对比实验:再取一支试管,加入mg氯化镁和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
结论:假设Ⅰ不成立.
(2)取试管②,倾出上层溶液得不溶物,加入稀盐酸.若出现不溶物消失,且产生大量气泡现象,则可以证明假设2成立.实际实验中并未出现该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试管③,过滤,向漏斗滤纸上的不溶物用蒸馏水充分洗涤多次,直至最后一次向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银不出现白色沉淀(填实验现象),表明不溶物已经洗涤干净.取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发现不溶物立即溶解,向所得无色溶液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结论:假设Ⅲ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同时可判断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氯元素.
(4)经过定量分析,得出不溶物的生成原理如下,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Mg+2HCl+2H2O=Mg2(OH)2Cl2↓+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经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m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v mL.
④计算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A中有气泡产生;写出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原因是: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4)判断实验步骤③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滴入稀硫酸,A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5)叙述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样,溶于水,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6)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定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还有水.
(7)取10g变质的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向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则反应结束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是107.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今年中国学生营养目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量”.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C(填字母序号,下同).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D.鸡蛋
(2)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D.
A.陶瓷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
(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为了使农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应施加化肥的种类是磷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有碳元素,乙和丙的组成元素相同,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7.2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鉴别乙和丙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3)写出甲可能的化学式.(写一个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该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0%的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前所取样品的质量 实验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4.00g 42.20g
请计算:
(1)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22g;
(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小安、小静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不变.
[制定计划]小安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小莉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正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收集证据]小安在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
B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O3+2HCl=2NaCl+H2O+CO2↑.
[交流与评价]
小安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小静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不相等的.
你认为(3)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
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拓展与延伸]使用上述实验B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5)NaCl和AgN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操作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过量铁粉 过滤
 B CO2气体(CO) 足量氧化铁粉 高温加热
 C CaO固体(CaCO3 足量的水 过滤
 D NaCl固体(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A B C D 
 分子示意图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C(填字母序号)
(2)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