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氧气和脱脂棉接触,同时放热使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A
正确
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水后,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

分析 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实验2:
[猜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得出结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能够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

解答 解:实验1:
脱脂棉燃烧的原因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氧气和脱脂棉接触,同时放热使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故填: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氧气和脱脂棉接触,同时放热使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实验2:
[猜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2NaOH+CO2═Na2CO3+H2O;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A
正确
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能够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
故填:Na2O2+2H2O=2NaOH+H2O2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将一块铝片插入到装有硝酸亚铁的烧杯中(如图A),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图B),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问题:

(1)把铝片放进硝酸亚铁溶液前,应进行一个实验步骤是用砂纸打磨铝片表面,进行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2)在硝酸亚铁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是Fe2+、NO3-.(填化学符号)
(3)将铝丝浸入硝酸亚铁溶液中,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Fe(NO32=2Al(NO33+3Fe.结合现象分析,溶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O3-
(4)将铝丝浸入到FeSO4溶液中也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空气中的成分,其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说法不严谨的是(  )
A.反应前有两种物质的分子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D.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志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物 质所含杂质除 去 杂 质 的 方 法
AKOH溶液K2CO3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NaClNa2CO3过量的盐酸、蒸发结晶
CH2气体氯化氢、水蒸气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硝酸银溶液
DKNO3NaCl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NaOH和H2;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C(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a+3CO2$\frac{\underline{\;\;△\;\;}}{\;}$C+2Na2CO3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
猜想①:CO2的来源于空气;猜想②:CO2的来源于酒精燃烧;在上述两种来源中,②(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参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青蒿素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得知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柯与小妍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小柯:实验测定法小妍:计算法
小柯在老师指导下,将7克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得到氧气600厘米3解: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frac{O的相对原子质量×4}{KMn{O}_{4}的相对分子质量}$×100%=$\frac{16×4}{39+55+16×4}$×100%=40.5%
氧气的质量为7克×40.5%=2.84克
答: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2.84克.
请回答: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10-3克/厘米3,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以算出7克高锰酸钾分解后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0.84克;
(2)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此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一项理由是B;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C.氧气中含氧元素
(3)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
(4)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ZnSO4    NaNO3   KClB.Cu(NO32   NaCl     KNO3
C.Na2CO3   KNO3    NH4ClD.K2SO4     Ba(OH)2   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