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意义是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B>C>A.
(3)从混有少量B物质的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t3℃时45gA物质放于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90g.
(5)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填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6)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大量晶体的是A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A<B.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混有少量B物质的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45gA物质放于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90g;
(5)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6)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大量晶体的是AB,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A、B会析出晶体,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A<B.
故答案为:(1)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B>C>A;
(3)降温结晶;
(4)90g;
(5)增加溶质;
(6)AB,C<A<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的归纳和总结中.不科学的是(  )
A.铝与氧气在常温下不能反应,而铁与氧气在高温时才能反应,故铝比铁活泼
B.锌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稀硫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
C.镁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镁比铜活泼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故铜比银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写出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Zn>Fe(填“<”、’“=”或“>”).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通过注射器往右移动的体积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选用金属(均取2g)盐酸质量分数(均取50mL)每分钟产生氢气的体积/mL
1分钟1-2分钟2-3分钟3-4分钟4-5分钟前5分钟共收集气体
锌片15%2.916.911.99.27.648.5
锌片5%1.68.45.94.83.724.4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反思评价】根据表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解释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原因是锌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所以速度越来越快,一段时间后,盐酸被消耗,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拓展延伸】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快慢的相关假设因素及实验方案)
【假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表面积大小有关.
【实验方案】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片和锌粉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假设与方案要对应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除杂试剂使用正确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水除去MnO2中混有的KCl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D.用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必须预先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集气瓶炸裂.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未能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尽,氧气不纯等.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C
A.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45°角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C.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少许   D.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于集气瓶的口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1.6g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5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质量为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
②若要制取NH3,应该选用图1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若要收集到干燥的NH3,应该选用仪器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出口接c、d接h.
③如图1G,若将收集满氨气的大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上升且溶液变红色.
(3)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
①写出操作一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
②若固体Y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滤液B中的溶质最多有4种.
③滤液A的质量>(填“>”、“<”或“=”)废液的质量.
(4)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操作:(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①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玻璃棒;b.药匙.
②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ECADB(用序号字母表示).
③上图所示操作中,若C中砝码为12g,游码的读数为2.5g,则碳酸钠实际质量为9.5g.
④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则测的溶液的pH值
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Fe在Ⅰ、Ⅱ两类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CO、CH4、C2H5OH均为有机物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